我们为什么没见到外星文明(假说简要汇总)

1. 蛰伏假说 / 夏眠假说 (Aestivation Hypothesis)

天体物理学家指出,宇宙随时间膨胀且降温,远未来的“低温背景”能让同样的能量驱动更多计算。若超级文明最看重信息处理,那么现在冲出去扩张不如先躺平:把人口、设备封存,等上百亿年再醒来享用超低电费的“冷宇宙算力”。这能解释银河系表面寂静——它或许其实挤满“正在充电的巨型服务器农场”。

夏眠假说是安德斯·桑德伯格、斯图尔特·阿姆斯特朗和米兰·M·奇尔科维奇于2017年提出的费米悖论的假设性解决方案。该假说于2017年4月27日发表。

 

2. 古代太空人假说 (Ancient Astronaut /AliensTheory)

该观点由20 世纪“疑古派”作家推广:地球考古现场有大量“超时代建筑与神话”——金字塔、玛雅历法、印度史诗里的飞行器——似乎远超当时人类技术。若把它们视为外星“技术示范班”留下的课程作业,文明演化曲线就变得合情合理;相反,主流史学只要给出更朴素的工程学解释,这一假说就失去支撑。

古代外星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科幻小说中,如美国作家Garrett P. Serviss于1898年出版的《爱迪生征服火星》,以及H·P·洛夫克拉夫特的一些作品。然而,将外星人曾在古代造访地球当成一种严肃主张来论证,而非虚构小说,始于1954年,由英国记者Harold T. Wilkins首先提出。

1976年起,阿塞拜疆裔美国人撒迦利亚·西琴也开始出版他的多卷本古代外星人理论著作《地球编年史》来推广他的主张“尼比鲁碰撞”。西琴认为来自尼比鲁的外星种族阿努纳奇曾来地球采金矿,进而影响苏美等古文明,以及未来尼比鲁会复归来破坏地球。

 

3. 宇宙多元论 (Multiverse)

量子宇宙学告诉我们,若每次量子“掷硬币”都真的分岔,则无限多宇宙并行存在;而绝大多数宇宙常数并不利于生命。我们之所以在“这个”宇宙里讨论外星人,只是筛选效应。对费米悖论的启示是:有生命的宇宙本就极少,我们恰好抽到稀有彩票样本,不必向银河沉寂大惊小怪。

关于多元论的争论早在阿那克西曼德时代(约公元前610年 – 约公元前546年)就已开始,作为一种形而上学论证,远早于哥白尼关于地球是众多行星之一的科学概念。这场争论以各种形式持续至今,直至现代。

4. 黑暗森林法则

与其说这是严格科学理论,倒不如说是生存博弈模型:在缺乏信任机制和超光速沟通的星空,先暴露就可能先被打。理性的做法是收音机静默、技术加密、必要时先发制人。若各文明都采取同样策略,结果就是“看似空无一物”的宇宙——实际上大家举枪匍匐在树后。

 

5. 定向胚种论 (Directed Panspermia)

自然胚种论把生命扩散交给陨石碰撞;定向胚种论则认为“有人”故意播种。原因可能是试验、保险(为物种买星际保险),或大规模文明孵化计划。地球生命的奇妙一致性(同一遗传密码)与早期大气条件的不友好,为这种“外来种子”故事提供想象空间。

历史上,Shklovskii 和 Sagan(1966 年)以及 Crick 和 Orgel(1973 年)假设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由其他文明有意播种的。

而Mautner 和 Matloff(1979 年)以及 Mautner(1995 年、1997 年)则提议,人类应该在其他行星系统、原行星盘或恒星形成云中播种微生物,以确保并扩展其有机基因/蛋白质生命形式。为了避免干扰本地生命,目标可能是不太可能存在本地生命的年轻行星系统。

定向胚种论的动机可能是生物伦理,这种伦理重视有机基因/蛋白质生命的基本模式,以及其独特的复杂性和统一性、自我繁殖的驱动力。

由于太阳帆、精密天体测量技术的发展、系外行星的发现、极端微生物的发现以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出现,定向生源说正在成为可能。宇宙学预测表明,太空生命将拥有未来。

 

6. 德雷克公式 (Drake Equation)

这不是“算出答案”的公式,而是把无解问题分成七个可测量的子问题:恒星形成率、宜居行星比例、生命出现概率、智慧出现概率、可通信概率、文明寿命……只要任一环比我们想的低几个数量级,银河就会安静;因此它既是乐观者的加法,也是悲观者的减法工具箱。

德雷克方程式如下:

德雷克公式 (Drake Equation)

其中
N: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人类通讯的文明数量
R∗:代表银河内恒星形成的数量
fp:代表恒星有行星的可能性
ne:代表可能发展出生命的行星的平均数
fl:代表以上行星发展出生命的可能性
fi:代表演化出高智生物的可能性
fc:代表该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可能性
L:代表该高智文明的预期寿命

各家对此方程式中的各项变数的估计值各有不同,不同的估计值可得出不同的N来,实际估值差异甚大,从数个到数千万不等。

德雷克方程式,是由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于1961年提出的一条用来推测“在银河系内,可以和我们接触的外星智慧文明数量”的方程式。

但目的不是为了量化外星智慧文明的数量,而是用作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第一个技术会议时引发科学讨论的方式。其公式总结了研究者要考虑以无线电和地球通讯的外星智慧文明数量时,需要考虑的一些概念,德雷克公式比较像是估计外星智慧文明,而不是认真要确定其明确的数量。

 

7. 地外假说 (Extraterrestrial Hypothesis, ETH)

针对 UFO 现象最早、最直观的解释:它们是外星飞行器。换言之,人类早已在“被访问”,只是没有官方承认或确凿证据。ETH 与费米悖论的冲突在于:如果访问频繁,为何 70 年摄影与雷达记录仍无法排除误识或人为造假?

尽管“地外生命假说”(ETH)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 20 世纪 40 至 60 年代的飞碟目击事件,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许多更早的事件,例如天文学家珀西瓦尔·洛厄尔(Percival Lowell)所宣扬的现已被否定的火星运河和古代火星文明,流行文化,包括 H·G·威尔斯(H.G. Wells)和其他科幻先驱,如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他们也写过火星文明,甚至瑞典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科学家伊曼纽尔·斯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等人的作品,他提出了各种将其他世界与来世联系起来的非传统观点。

8. 费米悖论 (Fermi Paradox)

“银河至少有上亿宜居行星;按演化时钟推算,一支文明在几百万年就能殖民全银河——那他们在哪?” 悖论把“高概率推导”与“零数据观测”并列,从 1950 年代起不断刺激天文学、进化生物学与社会学提出各种补丁,成了其他许多假说的母题。

9. 大过滤器理论 (Great Filter)

把生命进化拆成九级台阶:合适行星 → 原初生命 → 真核细胞 → 多细胞 → 智能工具 → 工业文明 → 星际文明……如果某一级几乎“必死”,那么银河寂静就顺理成章。关键悬念:过滤器是在我们身后(恭喜闯关成功)还是身前(危险还没来)?选项决定乐观或悲观。

大过滤器这个概念由罗宾·汉森提出,是解释费米悖论的一种假说:目前在可观测宇宙中找不到任何地外文明,意味着高阶智慧生命的出现几率很低。这一发现被概念化为“大过滤器”。

大过滤器的作用是将可能出现智慧生命的大量场所,减少到实际观察到的能出现具有先进文明的智慧物种(目前发现的只有一个:人类)的极少场所。大过滤器的位置可能位于我们身后(过去)或前方(未来),可能会成为智慧生命进化的障碍,或意味着自我毁灭的几率很高。

注意这一论点的主要结论是:生命越容易进化到我们的阶段,我们未来的机会可能就越渺茫。

 

10. 假定型生物化学 (Alternative Biochemistry)

碳水生命也许只是地方风味。硅骨架、氨或甲烷溶剂、砷代谢链在实验室显示有限可行性,提醒我们:用地球光谱扫描外星生命,好比拿“氧气呼吸”探测器在深海找厌氧菌——难怪一无所获。它鼓励 SETI 修改天线频段、行星探测器留意“非碳基软糖”。

地球上构成已知生物的生物分子几乎全是手性的,如左旋氨基酸、右旋糖等,手性相反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手性完全相反的生命也可以存在。有人推测,地球本身可能存在一个影子生物圈具备我们不知道的生物化学形式。

 

11. 星际 / 行星际污染 (Interstellar Contamination)

送探测器去火星、欧罗巴之前,NASA 要用极端杀菌程序,就是怕把地球芽孢带过去,既破坏原生生态,也污染科学样本。更极端地说,若人类未来的星舰满载土壤细菌在所到之处落脚,那我们自身就成了“定向胚种者”。

 

12. 卡尔达肖夫指数 (Kardashev Scale)

尼古拉·卡尔达肖夫用“能源控制权”给文明打级别:I = 行星级,II = 恒星级(戴森球),III = 星系级。电表读数越大,可观测痕迹就越明显——超红外废热、恒星亮度异动。天文台没看见 Type II 域外“热签名”,可能说明:要么技术路线不靠发电,要么过滤器在 I → II 路上。

一般认为人类文明现在接近但尚未达到I型文明,经过其公式换算目前大约在0.73型左右。

13. 平庸原理 (Mediocrity Principle)

哥白尼革命后人类一次又一次发现自己“不在宇宙中心”。基于这种统计直觉,若挑随机行星就落到地球,地球条件大概率不是“特例”,从而支持“生命遍地开花”的乐观 prior——这与“地球殊异假说”一唱一和。

不管是由启发法得出的地球所在的位置,还是根据哲学原理阐述人类的地位,都能得出这种结论,此外还有下列论据:

化石记录以及基因研究结论出所有人类是约100,000年前的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而人类祖先和黑猩猩在约六百万年前在演化中分道扬镳。因此人类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并非独特的一种生物。

人类的基因和黑猩猩的基因有超过98%相同,黑猩猩在和人类分开演化的过程内甚至拥有比人类更多的基因变异。

上世纪对薛定谔提出的生命是什么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将生命简化到有机化学领域,否定生机论学说。

爱德文·哈勃发现宇宙远比人们以前想象的要大,詹姆斯·赫顿发现地球的年龄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要更古老,哈伯深空包括无数个星系,更加支持平庸原理的观点。

1990年2月14日,航海家1号从64亿千米以外拍摄到地球的照片,只是一个暗淡蓝点。

平庸原理:40亿英里外的地球

 

14. 新灾变论 (Neocatastrophism)

古生物学近 30 年发现,生物大灭绝并非缓慢演替,而像股灾:陨石、火山、GRB 可在几十万年内重启生态牌局。若这种骰子掷得足够频繁,高级智慧可能总被“重置键”敲掉,剩下“低语银河”。它为大过滤器提供了名副其实的“天降”关卡。

15. 胚种论 (Panspermia)

坚硬岩石可把微生物包裹在撞击甩出的碎片里,在太空冷冻休眠,再随机落到别的行星。若真如此,生命在银河扩散速度或许比文明通信还快,地球与火星生命甚至可能同一祖先——这既抬高了生命起源概率,也淡化了“为何只有我们”的困惑。

 

16. 天文馆假说 (Planetarium Hypothesis)

如果一支技术远超我们的文明想隐藏自己,最省事的办法可能是直接控制我们看到的天空:通过天体工程或模拟,使观测值严丝合缝匹配“空旷宇宙”模型。就像在天文馆里永远只能看到人工投影的星象,因此任何“无外星人”观测反而是被操控的证据。

天文馆假说由斯蒂芬·巴克斯特于2001年提出,旨在为费米悖论提供解决方案。该假说认为,我们的天文观测结果只是一种幻象,是由能够操纵银河系尺度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文明所创造的。他假设,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是因为宇宙被设计成看起来似乎没有其他生命存在。

 

17. 地球殊异假说 (Rare Earth Hypothesis)

与平庸原理对立:要出现复杂、长寿命生态链,行星需同时满足行星大小、液态水期、稳定磁场、板块构造、巨大守卫行星(如木星)等十余个条件,组合概率近乎零。结果是:简单菌类或许常见,但像地球这般能孕育技术文明的“珍珠”凤毛麟角。

以尺度和概率的角度与视野来单独观察地球本身,地球属于适居带的行星,拥有且满足一切生物物种维持生命、生存和演化的所有条件,然而事实上从地球历史中的显生宙开始至今,在这长达五亿多年的岁月间和数百万的生物物种中,只有一个物种成功演化成为高等智慧生命——“人类”,而非多种多元的高等智慧生物并存于地球上,这显示了在“相同条件”下,“高等智慧生命”并非如此的轻易出现和存在。

 

18. 动物园假说 (Zoo Hypothesis)

如果银河有“文明伦理公约”,高等级成员可能同意把低级文明的母星划为一级保护区:只远距观测、不公开接触,避免文化污染。这能解释我们的孤立感,同时暗示:一旦我们掌握足够技术或自毁临界值,管理员才会“打破透明玻璃”介入。

 

如何理解这些假说理论?

费米悖论是问题核心。

各假说按照回答路径可分四类:

“我们特殊”:地球殊异、过滤器前置、新灾变。
“他们在,但不说话”:黑暗森林、动物园、天文馆、蛰伏。
“我们看错方向”:假定型生物化学、星际污染、卡尔达肖夫观察偏差。
“他们来过 / 播种过”:古代太空人、胚种、定向胚种、ETH。

德雷克公式和多元论提供概率框架;平庸原理/稀有地球则左右先验立场。

这样,任何新观测或实验(例如在系外行星发现氧‑甲烷共存大气,或探测到异常红外废热)都能作为线索排除或支持某一簇假说,推动谜题逐步收敛。

5 1 vote
Article Rating
訂閱
通知我: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分享觀點!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