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連姆·尼森來說,《不明身份》(英語:Unknown)是一部再度將他帶入“失憶”主題的電影,不過這次失憶造成的一系列事件有點不一樣:他所能想起來的,都是不存在的。
疑雲密佈。
本片故事背景設置在柏林,柏林作為冷戰時期的重要城市,一直以來都與情報活動、間諜故事緊密相連,而連姆·尼森作為主演更為電影增添了某種神秘質感:灰暗,緊張,驚悚……一如柏林所散發出的氣息。
與以往主角一出場便是特工、殺手、間諜等身份不同,這次連姆·尼森飾演的主角馬丁·哈裏斯是一位學者,一名教授,但這只是這部電影的非線性敘事特色之一。當你看到這位普通的學者在柏林飆車如此輕車熟路時也會懷疑,什麼時候教授這麼能打能飆車了?他當然不是真的教授,他是個殺手。記住,這是作者在使用非線性敘事講故事。
剛到達柏林的馬丁,我們知道他是一位來柏林參加國際生物技術峰會的學者,涉及到某種學術演說,大概如此。他與妻子莉茲有說有笑,十分恩愛,很難相信他們只是同事,而不是真正的夫妻。
意外很快就開始了,注意,這是完全隨機的意外,也就是說,就算存在著某種計畫,這個意外也完全在計畫之外:他最重要的行李箱落在機場了,裏面有他所有的證件,能證明他身份的證件。
他必須返回機場去拿行李箱回來。
而在返回機場的路上出現了致命車禍,馬丁雖然死裏逃生,但腦部受了重傷,導致記憶混亂——這便是一切的開始。
從創傷中醒來的馬丁不記得自己為何身處柏林。直到他慢慢想起是與妻子一同前來參加峰會,入住酒店……終於記起一絲線索的馬丁迫不及待地趕回酒店,想向妻子解釋這一切,但回到酒店後卻發現妻子已經不再認識他,她甚至有了新的“老公”——另一個馬丁就站在他面前。
頭痛欲裂的馬丁似乎闖進了一個平行時空。但是,這又怎麼可能?
所有的人都在向他證明他們不是在搞惡作劇,真實的馬丁確實另有其人。
如果自己不是馬丁,那麼自己到底是誰?為什麼那個“馬丁”擁有他們夫妻的所有檔和資料?
重要的是,能證明他身份的資料,還留在機場,他還沒想起來車禍之前自己去機場是為了取回資料。
真是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必須證明自己是自己:馬丁·哈裏斯。而作為觀眾,此刻我們想知道的是,別人為什麼要假扮成他?電影一系列的閃回表明,馬丁和莉茲確實已婚,並且十分恩愛,他們有很多回憶,有蜜月紀念品,有合照……這些回憶由於馬丁頭部受傷而顯得零散不堪,但鑒於我們正常人也不太記得平常所有事務的細節,所以,儘管只是些零碎的片段,我們依然相信馬丁的記憶是真實的,就如同他堅信自己是莉茲的老公一樣。
但是作者已經通過醫生給觀眾們強調了:有的人甚至一醒來,就把純粹的幻想當做現實。
我們以為只是醫生的安慰話,原來真的有人把幻想當做現實——馬丁。
這是電影懸念的一部分。
陷入絕望的馬丁,只好按照護士提供的資訊來找一名偵探,希望偵探能幫他找回自己。這名老偵探曾是東德時期的秘密員警,也可以說是一名間諜,這位可愛的老頭給我們展示了柏林的另一面:
“我不該再喝酒了,但我總想忘了這點,我們德國人是遺忘專家,我們忘記我們曾是納粹,如今又把四十年的共產主義史忘得一乾二淨,我們忘掉的不僅是歷史,還有人……”——他當然沒有忘記人,他還記得一個目前仍在歐洲活動的暗殺部隊,叫做15區。他也即將受到15區的追蹤。
“在史塔西,有一條根本的原則:只要問得夠多,說謊的人最終總會改口……但說真話的人永遠不會……無論他的故事有多麼離奇。”——老頭很自信,可惜馬丁是個失憶的人,真假在他身上失去了意義。
儘管馬丁失去了記憶,但偵探老間諜的技能依然存在,他很快就推斷出假扮成馬丁的人為什麼要假扮他:為了方便行刺學術會議的贊助者——沙達王子。也就是說,本該完成這件事的是馬丁本人。
“會議是沙達王子贊助的,他們都是進步論者,布萊斯勒教授(會議的主角)想讓世上不再有饑餓,他在研究莊稼培養的新形式,並免費開放所有數據,王子是他的贊助人,他知道很久以後他的石油資源耗盡後,世界會需要食物,這些農業專利會很值錢。”
不願相信這一切的馬丁要找妻子確認,但妻子沒給他答案。
馬丁反而等來了自己的導師——幕後主謀。
此時其他角色的真實動機也慢慢浮出水面。從導師處確認了自己的殺手身份後,馬丁陷入了迷茫,老偵探是對的,原來他不是誰的老公,也不是什麼教授,不僅如此,他還有“暗殺”任務在身,只是被另外一個頂替他名字的人去執行了。
“重要的是你現在怎麼做,馬丁。”
也就是,你已經醒了,知道自己是誰了,不過,你要不要阻止“自己”的任務?
這是連姆·尼森失憶電影的常見劇情:失憶前是個冷血殺手,失憶後再回想起自己的身份時,奇跡般地順便重拾起內心深處的道德感——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可見失憶,可以讓人重新審視自己,成為內心深處變化的催化劑,即使之前受過嚴格訓練並已成為冷血殺手。
這一機制是怎麼運作的?也許在身份重塑的過程中,人們接收到了新的資訊及價值觀,接收到了不一樣的情感鏈接,從而激發了內心深處的溫情與道德。對電影情節設計來說,倒十分適用於突顯角色內在的複雜性及轉變,從而增添戲劇性。
恢復記憶及理性的馬丁·哈裏斯馬上意識到暗殺行動只是表面上偽裝成沙達王子國內的極端分子在陷害王子,布萊斯勒教授會在這場陷害中無辜身亡,事實是他們更希望布萊斯勒教授直接消失,從而偷走他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成果意味著數十億美金。贊助人王子死不死無所謂了。
這也是電影的最後一個反轉。
在連串錯綜複雜的事件和情節揭示出真相之際,馬丁·哈裏斯不僅找回了自己的身份,還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良知。
人性中的善良和正義永遠不會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