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爽文作家山姆·拉森
發布日期:10/05/2025 | 作者:🥉 Alex

姓名:山姆·拉森 Sam Larson
初登场年份:Netflix 原创电影《国际杀手的真实回忆录》《True Memoirs of an International Assassin》,2016 年
饰演者:凯文·詹姆斯 Kevin James
身份设定:虚构小说作家 / 被误认为杀手 / 局外人成局中人
绰号:The Ghost(“幽灵”),El Fantasma
他只是个写虚构“杀手小说”的无名作家,
却因一篇小说被出版社更改为纪实“真实回忆录”,
一夜之间,被世界误认为是传奇杀手“幽灵”。
他不是战士、不是特工,只是个写稿写不下去了会去扫地、洗衣的肥宅胆小鬼,
却在异国他乡一连串的政变、暗杀、毒枭、CIA 算计中杀出一条血路。
他不是靠力量,也不是靠训练——
只是一个普通人,
在危机中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真实版本”。
#害怕对抗 #期待认可 #轻微虚荣 #小贪心 #潜在正义感 #慢热清醒者 #误会成名
#假杀手真陷阱 #作家变战士 #书生杀场 #荒谬反转喜剧 #局外人逆袭 #革命乱局
内向、谨慎、满脑子细节设定的小说家——
胆小:沉浸在小说世界,几乎没社交;
碎念:随时进入思考台词状态;
想真诚却在名利前败下阵:无法招架网络出版商极端却有效的营销手段;
跟黑帮讲道理:相信我,我只是个作家,不是杀手,我只想回家;
却拥有非典型主角的内核魅力:不杀人、不说谎,在最不讲理的世界里一步步化解危机,硬是靠着临场反应、死撑嘴炮与扭曲到极致的误会,活成了一个另类英雄。
(影片开头)
阿摩司:你为什么写作?
山姆:我想成为作家,出版著作。
阿摩司:不,你为什么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写作?
山姆:我不知道…应该是为了逃避现实。
阿摩司:你在浪费时间,别再写别人的故事了,好好过自己的人生吧。
(影片结尾)
CIA:拉森,你也许把所有人都骗了,但你我都清楚,你是个冒牌货。所以赶快上飞机,回去继续写别人的故事。
山姆:或者,我可以开始过自己的人生。(随后揍扁CIA回去救女孩)
✍️ 从被动、自我否定、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入真正的人生舞台,到不再用“虚构”当自己人生的挡箭牌。
这不是一次语言循环结构,而是他的正式转身。
(签署代理出版合同时犹豫)
凯丽:好吧,也许我们不该合作。
山姆:我不是这个意思,对不起,请你坐下,我签。
(得知出版商把虚构改为纪实后气急败坏)
山姆:这故事是虚构的。
凯丽:你需要知名度,我搞定了,目前下载量过万!
山姆:过万?(没话说了,好像很成功的样子)
(得知别人会因此以为他是杀手)
山姆:所以大家以为我真是杀手?
凯丽:没人愿意看杀手题材的虚构小说,但杀手的真实故事能让你一鸣惊人。(甩出一沓钱)
山姆:这是什么?
凯丽:五千美金,你的稿费,已经去掉了我的抽成。
山姆:… (钱好香)
(阿摩司得知真相后不再理会山姆,山姆找到凯丽想修正错误)
山姆:听我说,凯丽,我不能继续这样了,我要说出真相。
凯丽:我帮你争取到与凯蒂库瑞克的采访。
山姆:电视采访吗?(又怂了)
山姆:你不明白,我背叛了朋友还对自己的身份造假。
凯丽:你不愿意的话我还认识十多个作家,都想挤破头上凯蒂的访谈。
(又怂了)
✍️ 他不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逆袭男主”,他的动机永远摇摆、带着犹疑、迟钝、贪婪、懦弱、想讨好所有人……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是最真实的“非英雄型主角”。
他不是没有底线,
他只是极容易被现实、他人、名声、钱、注意力所左右。
这不是“怂”,是极其真实的人类动摇状态——
只因内心始终不够强大。
也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当他最后那一拳打下去、当他掉头回去救人、当他说出“我要开始过自己的人生”时——
这一转变才有意义。
(被绑架到委内瑞拉,刚出小黑屋看到反抗军在整理武器)
山姆:那是五十口径的…(枪)(为小说上网查过武器素材,没想到见到真的,脱口而出)
艾尔塔罗:对,没错。
(缉毒局干员罗莎从黑警手中救出山姆)
山姆:谢谢你救了我。
罗莎:我救你不是为了你的谢意。I don’t do this job for thanks.
山姆:(好像被什么击中,陷入台词素材搜集)用这句话结尾不错。That’s a good signature line.
(准备迎接最后一战)
山姆:等一下,你在担心我?
罗莎:没有。
山姆:你有。所以你才要孤军奋战,给人取绰号让别人讨厌你。如果你单独行动就不必担心会失去同伴,你就不会伤心。
罗莎(哽咽):你怎么知道?
山姆:我是个作家,我懂得注意细节。
(反抗军二把手胡安侧面坐实他的“作家”身份)
山姆:我们去哪?
胡安:回艾尔塔罗那里。
山姆:但我还没找到机会暗杀总统。
胡安:我们都知道你不会去行刺。
山姆:不是这样的。
胡安:当然是,你这个人光说不练。You’re a man of words, not of action.
✍️ 他也许不是男人中的男人,却是文字世界里的高手。
记忆力 × 信息整合能力:他记得武器细节,能迅速“构建故事”,从混乱中理出脉络;
语言与结构感知:会筛选、提炼关键句式(死神面前仍想着素材 That’s a good signature line.);
人性理解与心理直觉:能识破罗莎表面强硬的情感弱点,懂得角色动机、反应逻辑、对话节奏。
甚至连反抗军都识破了他——You’re a man of words, not of action.
他虽不会杀人,却是一个敏锐、细腻、极具文学意识的真实作家。
如果没有这场惊天大误会,山姆·拉森会不会一辈子都躲在键盘背后?
继续虚构别人的精彩人生,把好事都留给另一个“自己”?(第一人称写作)
被误认成杀手,是一场意外,一场荒谬;
可正是这场误会,把他从想象的世界里推了出来——
他不再只是描写命运的人,而是被迫在命运里走了一遭。
这是山姆·拉森真正的命题,不是如何“当杀手”,而是:
“我到底有没有能力——不再只写别人的故事,而去活出自己的。”
山姆·拉森的故事,起点是一场误会,
但真正值得看的是这个“误会中的人”是怎么改变的。
也许他不会拿枪耍帅、不会在炸弹中跑得最快、对手面前打得最狠,
可他能坚持在混乱中不变成“他们”。
他写的是“幽灵”,但活出来的,是真实中的担当。
在这个杀手政治、毒枭暴力、CIA 谎言的世界里,
最锋利的不是子弹,而是一个普通人不愿被同化的清醒。
作家,在键盘前创造世界,
却有时,被创造的世界反过来吞掉。
山姆·拉森原本只是想写个杀手故事,
却被“虚构成真”——误认、追杀、入局、政变……最后比他的小说还精彩。
这不是个案。
来看一眼电影史上还有哪些“动了笔的倒霉蛋”:
《秘窗》(Secret Window,2004):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小说家,写恐怖推理故事,结果自己被故事反噬,精神逐渐裂变;(解离性身份疾患)
《1408》(1408, 2007):只相信自己直觉的恐怖名小说家迈克尔·恩斯林(约翰·库萨克饰)誓要闯酒店闹鬼房间1408号,现实变幻比小说还疯;
《奇幻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女作家小说中的角色突然变成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主角意识到自己是“被写”的,必须与作者对话改变命运。
这些作品多少都与精神分裂有关,为什么“作家”特别容易靠近精神病路线?
作家职业本身=构建另一个世界
他在脑中创造人物、世界、对白
这些人物说话时,像在脑内“寄生”
这就天然具备了“多重人格” / “心理寄生”的隐喻基础。
作家习惯“我不是真的我”
写作过程即“出神”过程,主观视角经常悬置
一个人既要创造又要批判自己写的人物——这本身就是角色扮演
作家的武器是语言,语言容易被剥离现实
尤其是小说作家,他们描述的是虚构与想象
极容易产生“语言脱钩现实”的失控桥段 → 崩溃、分裂、精神错乱
《国际杀手的真实回忆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
他没有人格分裂
他没有幻觉
他没有虚构成病
只是被扔到混战漩涡中扮演杀手
他的问题很现实:“我只是写本小说,为什么大家都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