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 BBS 社區
🎥 從細節開始深聊,從設定聊向多重世界。 🎞️

主題:《侏罗纪世界》台词解析|那个不关心KPI的老板,下一秒就挂了?

  • 作者
    主題
  • #4038
    Liliana
    參與者

    电影《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台词精选:

    克莱尔·戴宁(Claire Dearing):恐龙乐园营运主管,总是将工作摆在第一位,在乎营业额的程度远多过身边的人。

    赛门·马斯拉尼(Simon Masrani):马斯拉尼国际企业的总裁,世界排名第八的富豪,侏罗纪世界的拥有者。

    克莱尔带老板赛门去看新资产暴虐霸王龙Indominus Rex时,于影片约14分时有以下一段对话(直升飞机上,老板赛门亲自驾驶,尽管还没拿到飞行执照):

    赛门:那么,我的公园怎么样?

    Simon:So, how’s my park doing?

    克莱尔:很好。去年我们盈利又提升了2.5个百分点,比最初预期的低了点……

    Claire:Great. We’re up two and a half percent over last year. A bit lower than our initial projection.

    赛门:不,不,不,我问的是它怎么样?游客们开心吗?动物们享受生活吗?

    Simon:No, no, no, no. How’s it doing? Are the guests having fun? Are the animals enjoying life?

    克莱尔:游客满意度保持在90出头,我们没有办法来衡量动物们的情感体验。

    Claire:Well, guest satisfaction is steady in the low 90s, we don’t have a way to measure the animals’ emotional experience.

    赛门:当然有了,你能从它们的眼里看出来,对吗?

    Simon:Sure you do, you can see in their eyes, right?

    克莱尔:当然。

    Claire:Of course.

    赛门:好了,现在去看看我的新恐龙。

    Simon:Okay, now show me my new dinosaur.

    赛门:哦!没事!我控制住了!(飞机起飞时的抖动)

    Simon:Oh, got it, got it!

    克莱尔:我的天!

    Claire:Oh, my.

    赛门:你看上去很紧张,克莱尔。

    Simon:You look tense, Claire.

    克莱尔:也许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控制飞机上。

    Claire:Maybe you should just focus on the controls.

    赛门:幸福生活的关键是要接受你永远无法真正掌控一切的现实。

    Simon:The key to a happy life is to accept you are never actually in control.

    克莱尔:注意有鸟!

    Claire:Bird!

    赛门:你该去海边放松一天,晒晒太阳。

    Simon:You should spend a day at the beach, get some sun.

    克莱尔:对了,市场部认为我们可以抵消部分成本……

    Claire:Uh, right, so, marketing thought we could offset some of the costs by selling……

    赛门:不要提成本!约翰·哈蒙德把他的遗愿托付给我时可从没提什么利润,“不惜成本”,他过去总说。

    Simon:Enough about cost! John Hammond entrusted me with his dying wish, and not once did he mention profits, “Spare no expense,” he used to say.

    克莱尔:我很欣赏那样,但事实上运营一个主题公园需要……

    Claire:I appreciate that, but, um, the reality of operating a theme park requires……

    赛门:别忘了我们建造这里的初衷,克莱尔,侏罗纪世界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我们有多渺小,多年轻,这种觉悟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

    Simon:Don’t forget why we built this place, Claire, Jurassic World exists to remind us how very small we are, how new. You can’t put a price on that.

正在檢視 0 則發表的回覆
  • 作者
    回覆
    • #4039
      Liliana
      參與者

      这段对话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赛门(Simon Masrani)和克莱尔(Claire Dearing)之间的闲聊,更是深刻揭示了影片背后的核心理念与人物之间的价值冲突,并把关键词“控制”引出台面。

      克莱尔的关注点:她代表的是管理层与企业现实,强调利润、数据、预测、成本等指标。这也为克莱尔后来的角色转变做了铺垫——从一个“冷漠管理者”转向一个真正关心生命的角色。

      赛门的关注点:他关心的是“动物是否快乐”“游客是否真正开心”,强调的是情感体验、人与自然的联系,是一位“哈蒙德式”的理想主义传承者。

      但赛门的话背后充满了矛盾与虚伪,表面上是人文关怀、理想主义,实质上却是披着浪漫外衣的资本主义幻想,自我催眠式地否认现实逻辑:嘴上说着不要控制,实际上最强调控制的却是他;嘴上说着不要管成本,他最无法放下的就是成本。

      “我们无法掌控自然” vs “造出超级恐龙”

      赛门说“幸福的关键是接受无法掌控”,但他同时又投资制造了史上最难控制、最反自然的混种恐龙——暴虐霸王龙,并认为它能给公园带来新一波活力。

      “它简直就是父母们的噩梦。”

      “这是好事吗?”

      “这简直好极了。”

      这不是承认、接受不可控,而是自欺欺人地相信可以制造一个“可控的不可控”——科学、技术、商业、宣传都是建立在自身幻觉上。

      根据遗传学家亨利·吴的说法,真实的恐龙并不长这样,主题公园为了吸引更多眼球,对恐龙基因进行编辑,不仅让它们“更好看”,“更凶猛”,“更大”,“更酷”,对这只新产品更是混合了众多可怕物种的基因:乌贼基因,让恐龙皮肤能变色,伪装自己;树蛙基因,让恐龙能够控制自己的热量输出,并能感知外界热量的所在(猎食更轻松,包括猎食人类)……对于这只巨无霸的食肉智慧生物,人类的武器对它不过是挠痒痒,而老板们相信人类的小腿能跑得过动物天生属于丛林的野性。

      讽刺点:他们一边说“我们谦卑渺小”,一边玩弄造物主的权力。

      “关心动物是否快乐” vs “把动物关在展区供人观赏”

      既然赛门强调“从它们的眼中能看出情绪”,这么关心动物们是否开心,那他为什么还把动物们锁在笼子里、逼它们表演?难道建个更大的园子就不是笼子了?更大的植被、更宽的草原、更深的湖水,不也是被竖起栅栏,分门别类划区管理?好让观众们以最佳视角观赏动物表演?

      建得再大的植被草原、湖泊森林,本质上也只是精装修的笼子。所谓“复原生态”,不过是给展示笼加了点绿植和气氛灯,好拍照、好行销、好制造“惊险感”。

      除了食草恐龙,公园里还有很多食肉恐龙,而公园为了娱乐效果不惜安排食肉恐龙“进食秀”,他们杀死的一只只羊,一头头牛,一只只小猪,就不是动物?为什么选择性关心动物们的情绪?

      更讽刺的是,他们还因为“顾客审美疲劳”而制造新恐龙来吸引眼球,完全无视生命的尊严。

      讽刺点:他们关心的不是动物本身,而是“关心动物这件事”所带来的道德优越感和营销价值。

      “不计成本” vs “克莱尔为成本奔波”

      赛门挂在嘴边的是“哈蒙德说的‘不惜代价’”,但实际上是他批准市场部推项目,允许管理人员精算利润、开发品牌、拉投资。

      当暴虐霸王龙逃出笼子后,他不愿意惊动游客,决定安排资产控制部门拿着非致命武器去抓恐龙,是的,没错,几个人拿着大概是麻醉枪、电击棒之类的东西去抓一只狂暴食肉恐龙,为什么呢?他说,“我们在这只恐龙身上投资了2600万,我们不能就这么把她杀了。”

      在风险与成本之间,他忽然考虑成本了,认为“风险可控”,砸出去的钱可得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他真的不在乎利润,就不用克莱尔这样的营运专家来管理公园;如果他真的在乎生命,就应该第一时间疏散游客,关闭岛屿。

      讽刺点:赛门是“道德口号”与“商业现实”中摇摆的矛盾体,既想做圣人,又不想失控。

      “让人类意识到自身渺小” vs “打造人类作为主宰的游乐场”

      如果真的想提醒人类自己有多渺小,那应该去森林里感受恐龙的力量,而不是控制恐龙让它们服从门票系统。

      让游客坐在观景区里吃着爆米花,隔着玻璃看“受训的动物”,这哪里是意识渺小?这分明是让人类感受“我花了钱我最大”。

      讽刺点:他们口口声声说教育意义,本质却是最大化娱乐化、商品化。

      赛门所代表的设定就是一场“披着哲学皮的资本自我洗白秀”,(大片洗白逻辑通用模板),嘴里说着“享受不可控”,“要谦卑”,当恐龙真的失控时,这位还没取得飞行执照的老板在明知自己飞行技术仍是半吊子的情况下,就敢亲自上战机去“解决问题”——他的享受不可控还真是不计后果,对自己能力过度自信 、对复杂系统误判 、对现实风险蔑视,让后果来得更凶猛些吧。

      果然就坠机在飞出来的翼龙袭击中。

      这就是赛门,这就是主题公园:

      一边说“尊重自然”,一边创造转基因杀戮怪兽。

      一边说“动物快乐重要”,一边把它们困在冷冰冰的展区。

      一边说“利润不重要”,一边用整个剧情在跑利润增长的商业逻辑。

      一边说“我们要谦卑”,一边把自然关进笼子、打造成打卡地标。

      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说,尽管《侏罗纪世界》不过是在一个商业操作模板上随手抹了一点“道德糖衣”,让影片增加点人文主义深度,从而减少对“再生恐龙、控制恐龙、操控自然”的思考,但好在电影工业有一个「大众心理妥协机制」:

      只要刺激够大、画面够炫、节奏够快,观众就会自动忽略不合理之处。而影片一次次“立flag→打脸→刺激→再立flag”,又给影片增加了无数吸睛点和槽点,在听到迅猛龙能围捕暴虐霸王龙后却看到他们相遇后开始友善交流,谁不想接着往下看?在克莱尔因担心公园倒闭而拒绝疏散整座岛屿,最后整座岛屿被撕成碎片之后,谁不想回去事后诸葛亮克莱尔的短视?

      恐龙与人类,是两种力量悬殊的存在,而影片专注在两者之间放一个“控制”,结果就是不停在“控制”“失控”,再不断的“控制”“失控”中循环,只要节奏和视觉够快,就能让电影“精密、滑稽、有趣得刚刚好”,从而忽略影片里某些“似是而非”的概念:

      科技总是能“造出任何东西”,最后又控制不了它们;出事了自己先溜还不忘带上危险的研究数据,以便给续集制造更多麻烦;

      嘴上讲人文关怀感动你,背地里做冷血决策,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旁边炮灰不炮灰的,拍电影怎么能没炮灰?

      主角打不死,高跟鞋跑得过恐龙,还能一边谈恋爱一边解谜……

      可怜这位不追求KPI的老板,最后死在了自己的“浪漫领导风格”里。

正在檢視 0 則發表的回覆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